“你看,这个椰雕花瓶比你还高吧?”10月12日下午,在文昌市东郊镇建华山村西沟村民小组一幢老房子里,今年70岁的符史琼推开大门,两个高达2.2米的椰雕花瓶映入记者眼帘。从事椰雕行业长达半个世纪的他,一辈子都在和椰子打交道,尽管已是古稀之年,依旧坚持不断推出新作品。
比头发还细的“龙须”
眼前这两个巨大的花瓶,高2.2米,瓶身最粗处直径达1米,分别用1000多个椰子制成。瓶身主图是双龙戏珠图,其中一个直接在瓶身上雕刻,另一个则采用椰贝合雕。瓶身下方是圆形底座,上方则是配有大象造型顶盖。图案雕工非常细腻,“双龙”灵动自如,“龙须”甚至比头发还细。
为了制造这两个花瓶,符史琼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设计了。他去外地仔细研究大型瓷器花瓶的造型,然后回到家中设计图纸,确定制作工序,他还自己动手设计了打磨车床、贴片模具。
“我先将椰子切成小片,挑出比较厚的椰片,用天然树脂胶粘合起来。”符史琼说,一个花瓶要用2万片椰片,在粘合的过程中,他经常伏着身子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瓶身制作好后,就是打磨,然后再细雕……耗费一年多的时间,经过10多道工序,符史琼和两名徒弟共同制作完成了这两个巨型花瓶。
这两个花瓶在内地展出时,有人开出了50万元的高价,但是符史琼没有卖,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心血之作会不适应内地气候而破裂损毁。
拿着椰子就琢磨怎么创作
符史琼出身于椰雕世家,10岁开始就喜欢上了椰雕。高中毕业后,他跟着父亲学习椰雕,但并不像父辈们只是做些椰子碗、汤匙之类的生活用品,他开始自己设计创作项链、手镯、钱包等。后来,符史琼创办了自己的旅游工艺品作坊,制作椰雕旅游纪念品,走上打造精细手工艺品之路。
符史琼的椰雕,构思上富有想象力和创意,工艺刀法娴熟精巧,刻绘流畅生动,成品精美别致,富有地方民俗特色。
1989年,符史琼的作品椰棕雕《椰妹》亮相北京,在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展览会上荣获“民间椰雕工艺设计奖”,他还曾携带这一作品赴马来西亚等国参展。
符史琼相继开发生产的100多种椰雕产品,远销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在文昌当地被传为佳话。2010年,海南省授予符史琼非物质文化遗产椰雕工艺传承人的称号。今年8月,他被评为我省首批“天涯工匠”之一。
“我喜欢椰雕,正是因为喜欢,所以我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正是出于这份着迷,年已七旬的符史琼至今还在创作椰雕的道路上刀耕不辍。(记者 张期望 通讯员 王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