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江源区有着“中国松花石之乡”的美誉,那里不仅盛产美轮美奂的松花石,更有一位国家级松花砚雕刻大师二十年如一日专注松花砚创作推广,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传统工艺品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在位于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的张世林工艺美术师徒工作间里,年过半百的张世林正神采奕奕的创作着他最新的松花砚作品——《富春山居图》:“一个特别满意的作品,最好就是不要一次性做完,做到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我们就要沉一沉,看一看这里头有哪些做的不足的地方,再重新改,一块好的作品可能做一两年。”
二十年前,热爱书画、美术的张世林意外与松花石雕刻结缘,从自己琢磨到拜师学艺,潜心研究刀工技法,以松花石为原料,设计雕琢出一件件精美的松花砚作品,在国家和省级大赛中屡获大奖,他参与制定的《全国松花石标准》也已正式实行:“我们雕刻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刻什么像什么,第二个境界,雕刻思想,就想什么我刻什么,但是最高的境界就像什么我刻什么,我们给他灵魂了,往往这样的作品都是传世的作品。”
2009年,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研究决定,由张世林牵头开设松花石雕刻与鉴赏专业,在组织编写校本教材的同时,亲自担任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训指导工作,先后培养出多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让松花砚雕刻技艺后继有人:“有人说搞工艺的人,挺矫情,做事儿差一点儿都不行,这是我们的工匠精神的精髓,总感觉你达不到最高峰,不断去要求你的作品,或者你这个工艺不断的往前发展,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工匠。”
在张世林的带动下,如今,松花石雕刻已成为江源区蓬勃兴起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超过万人:“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常快,这样我们文化生活就要跟上来。我总觉得希望有更多的爱好雕刻,爱好艺术的人可以投身到我们松花石雕刻制作欣赏队伍来,让松花石这个行业和我们国家的艺术品行业一样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