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她刚参加工作,学数学的她却被学校安排教英语。“数学讲中国话,谁教不来?英语那玩意儿整不了,你来教英语。”在那个时代,能够开足开齐课程还是很多学校的重要任务。
从当年的“有学上”到“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再到“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她认为,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孩子的成长需求正是教育改革创新的原动力。2008年开始,她参与推出了“翱翔计划”,让具有创新潜质的高中生实现“在科学家、学者身边成长”,雏鹰建言行动、小创客培育和“模拟政协”等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也随之展开。她带领学生们走进北京市政协,观摩政协全会、常委会、提案办理协商会、协商恳谈会等,在真实的协商民主现场,学会关注身边事、社会事、国家事,体验如何建言献策,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使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契合。2018年,她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101中学学生在“模拟政协”活动中提交的“提案”,成为了当年的北京高考试题。
她是张毅,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为您讲述她与改革开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