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援疆专家陶永飞主任以他渊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在克州当地带领着骨科团队救治了这近10年来难遇的复杂股骨骨折,使骨科的整体救治水平又有了一次飞跃式的成长。
攻坚克难还原飞出身体的“骨块”
2019年8月29日克州人民医院骨科收住了一名56岁的车祸男性患者。患者驾驶摩托车和一辆电动三轮车相撞,三轮车里装载着满满的馕坑里的干土,车祸发生后,患者被120送到了急诊科就诊,家属在现场找到了4块大小不等满是污渍和血迹的骨块,用塑料袋装好后也一起带到了医院。
查体可见,患者右大腿下段有一处8cm横形皮肤挫裂伤并伴有活动性出血,深达骨质,其内可见数块碎小异物,伤口重度污染,渗血较多,有骨擦音及骨擦感及畸形活动。结合放射检查诊断为右股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右腓骨骨折。
患者在急诊科予以处理包扎、检查后送入骨科病房,主管医生杨晓光在仔细阅片后第一时间汇报援疆主任陶永飞,陶主任了解情况后,建议急诊行右大腿清创缝合术及右下肢胫骨结节牵引术治疗,并将4块碎骨在彻底的去污清洗后包埋于腹部皮下备用。陶永飞主任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在科室内部举行多次术前讨论,做了详细的术前准备,并商议制定了手术方案。患者在经过2周的联合抗炎观察后,伤口愈合,未见明显炎症。
9月12日这一天手术室里,骨科集聚了最强的手术团队,陶永飞主任作为主刀医生统筹安排手术的每一个环节。首先张国权主任负责将腹部的骨块取出并予以清洁,保证骨块的无菌,减少骨髓炎的发生几率;然后陶永飞主任带领主管医师杨晓光在髂前上棘处取骨,确保骨折处有足够的自体骨;接着,为减少出血,使用下肢止血带进行处理。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无声战场,在手术区准备多时的衣马木主任切开患肢,暴露骨折断端,陶永飞主任指挥大家先复位股骨髁,将碎成4大块的股骨髁用克氏针以及空心螺钉固定成一块,在尽可能保证股骨长度的前提下,用钢板固定骨折近远端,最后股骨大约有10cm左右的骨缺损,将埋在腹部的骨块、取来的髂骨以及异体骨植入骨缺损处,原本粉碎的股骨下段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复位和固定。手术历时不到3个小时,大家统一指挥,分工合作,尽可能减少术中出血、最大限度的缩短了手术时间,成功完成了这一场近十年都难遇到的复杂股骨骨折手术。
患者目前恢复良好,术后复查股骨正侧位片提示骨折端对位对线正常。患者家属表示患者遭遇车祸是他的不幸,但遇到了援疆专家陶永飞主任带领的骨科团队是他们最大的幸运。
积极推行骨科ERAS为高龄老人加速康复
陶主任在克州援疆期间还(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又完成了一例高龄患者的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髋关节置换手术,目前该患者已痊愈出院。
76岁的高奶奶因“摔伤致腰部及双下肢疼痛、活动受限15天”转收住入骨科。患者系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诊断。为了避免卧床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持续发展,需立即进行关节置换手术。
在手术之前他们首先通过口服止痛药物的方式,进行“预防镇痛(超前镇痛)”用以减缓术后疼痛的发生。术中在麻醉师的麻醉辅助下严格术中体液管理,我们采用静注氨甲环酸来减少术中的出血量,运用创伤较小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完成手术,抛弃放置引流管的方式降低感染的概率,切口周围采用鸡尾酒注射疗法。术后立即通过镇痛泵和口服止痛药的方式控制术后剧烈疼痛,口服利伐沙班片抗凝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6小时后康复师开始介入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以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一般患者在此方案的治疗下术后无显著的疼痛感和不适感,术后第2-3天即可在助行器的帮助下下床活动。因为该患者因属于EvansV型(粉碎性)骨折,主要承重的股骨距遭到破坏,早起负重容易导致假体周围骨折,所以下床时间需等到一个月以后,但是术后第3天患者已经可以在床上自主翻身和各种锻炼活动,家属对治疗非常满意,目前患者已痊愈出院。
骨科ERAS(加速康复外科)是陶永飞主任从江苏带来的又一项新的理念,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团队优化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管理,通过术前、术后的处理和药物控制,严格的手术设计和术中的精密手术操作的方式,减少对患者创伤刺激,并在康复科康复师的协助下加强术后康复锻炼指导,帮助患者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明显,患者满意度获得很大的提高,同事们也亲切的称呼陶主任为“陶一刀”。